sohu_logo
新闻|女人|娱乐|旅游|教育|财经|体育|健康|吃喝|文化|汽车|IT|母婴|星座|城市|校园

网友互动:礼物押宝  积分竞猜

给编辑投稿
搜狐社区 > 文化社区 > 文化社区热帖

唐僧告诉你贪念怎样产生的

来源:
楼主:纸屑轻舞  [zhixieqingwu@sohu]

唐僧告诉你贪念产生

 

【原文精读】

三藏把行者扯住,悄悄的道:“徒弟,莫要与人斗富。你我是单身在外,只恐有错。”行者道:“看看袈裟,有何差错?”三藏道:“你不曾理会得,古人有云,珍奇玩好之物,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。倘若一经入目,必动其心;既动其心,必生其计。汝是个畏祸的,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;不然,则殒身灭命,皆起于此,事不小矣。”

——第十六回《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》

 

【乱弹西游】

唐僧悟空师徒二人继续西行,这天晚上在观音禅院借宿。和院里的老僧寒暄之后,老僧安排喝茶,为了摆阔,就让小童拿出羊脂玉盘儿、法蓝镶金的茶锺、白铜壶儿等宝贝,斟了三杯香茶。连唐僧见了也夸爱不尽,说是好物件、美食美器。岂知恰恰中了老僧的计,那老僧借机就提出一览来自天朝上国的奇珍。

悟空失口说出了自己带的袈裟,不想引起院里众僧的讥笑。院主吩咐人抬出十二柜袈裟,一一挂起来卖弄,逼迫唐僧师徒把自己的袈裟拿出来比比。

唐僧毕竟是修道高僧,曾任唐太宗的和尚大总管,所以并非遇事流泪见妖喊悟空救命之单一表现,也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。也许唐僧是读过老子道德经的,知道“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”的道理,所以他在给悟空讲解最好不拿出自己袈裟给众僧看的理由时,说出了一个很深刻的关于贪念的命题:

“珍奇玩好之物,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。倘若一经入目,必动其心;既动其心,必生其计。”

偏偏孙悟空是个什么都输不得的主子。既答应给人家看了,就不会再顾及这些。“他不由分说,急急的走了去,把个包袱解开”,拿出了锦襕袈裟。

剩下的事就全部按唐僧的预言往前进行了。“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,果然动了奸心”,所谓“一经入目,必动其心”是也,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“既动其心,必生其计”了。老和尚先是提出“拿到后房,细细的看一夜”,后又听信广智广谋两个小和尚的进言,策划起来谋财害命之举措。

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,甚至说“动心”也是正常的,关键是“动心”之后,能不能压制住自己不该有的一时贪念,而使自己不“生计”占有。唐僧西行一路面对诸多美女诱惑,那些美女看起来都应该是爽心悦目的,但唐僧始终能抑制住自己的贪念,因此才能取得真经。

有了一时贪念,身边人的建议往往能影响事态的发展。老和尚真正动了杀机,广智广谋兄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他们助长了老和尚的贪欲,使得他最终走上不归路。

可怜这老和尚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袈裟没有得到,反而烧了本寺房屋,寻思无计,进退无方,拽开步,躬着腰,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,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,咽喉气断染红沙。

所谓撞到南墙不回头,大抵就是老和尚这样的人吧。原来有些好东西,真的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。那还是远远地站着,咂咂舌头,也就够了。

 

【现实参照】

按照唐僧同学的逻辑,官场中人产生贪念的过程是这样的:首先“一经入目,必动其心”,能让官吏动心的,只怕只有权、钱、色了然后“既动其心,必生其计”,动心而不可得,一定心存不甘,随之自然就是抢权、贪钱、猎色。李源潮在为机关干部讲党课时指出,要正确对待功劳、苦劳、疲劳,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、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、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。这“三不”本质上就是克服心魔,做到“不动心”“不生计”的良药。

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络,并不带表本站观点
来源:搜狐社区

我要回帖